中文名: 1,4-二甲苯,對二甲苯
英文名: para-xylene, 1,4-dimethyl-benzene
別 稱: 對二甲苯,PX
化學式: C8H10
分子量: 106.17
CAS登錄號: 106-42-3
EINECS登錄號: 203-396-5
熔 點: 13.263 ℃
沸 點: 138.5℃
水溶性: 不溶于水
密 度: 相對密度0.861 (20℃/4℃水)
外 觀: 無色液體,低溫時成無色片狀或棱柱體結晶
閃 點: 27.2 ℃
應 用: 用于生產絳綸纖維、聚酯容器、涂料、染料等
安全性描述: 低毒化合物,危險化學品
應 用: 用于合成聚對苯二甲 酸酯(滌綸),亦用于合成塑料、藥物和農藥等
理化性質
對二甲苯,分子式C8H10,相對分子質量106.17,熔點13.2℃ ,沸點138.5℃,常溫下是具有芳香味的無色透明液體; 相對密度(20℃/4℃) 0.861。 不溶于水,可混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等多數有機溶劑。
應用
對二甲苯是聚酯工業的重要原料,主要用于生產對苯二甲酸(PTA),進而生產聚酯(PEA);其廣泛應用于纖維、膠片、薄膜、樹脂和飲料等食用品包裝的生產。 對二甲苯是芳烴產業鏈的基礎化工原料,是二甲苯下屬分離產物鄰、間、對三種同分異構體中用量最大的產品。下游應用中約97%用于生產精對苯二甲酸,剩余3%主要用于醫藥中間體(DMT)、涂料及其他。
市場
近年來,由于聚酯工業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轉移,這樣就導致對二甲苯的產能快速增長。2011年我國PX表觀消費量突破千萬噸大關,達到1189萬噸,同比增長21.4% ; 2012年我國PX表觀消費量持續上漲達到1385萬噸; 據統計,2017年中國對二甲苯總需求量為2413萬噸,2017年全國產能維持在1383萬噸,自給率為57%,近一半需要通過進口獲得。
消費現狀
2012年,世界對二甲苯的消費量為3300.0萬噸,2017年增加到4131.3萬噸,其中北美地區的消費量為191.1萬噸/年,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4.63%;中南美地區的消費量為130.9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3.17%;西歐地區的消費量為107.2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2.59%;中東歐地區的消費量為57.7 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 1.40%;中東地區的消費量為82.5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2.00%;印度次大陸地區的消費量400.4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9.69%;東北亞地區的消費量為2885.0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69.83%;東南亞地區的消費量為 276.5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6.69%。
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對二甲苯消費國家,2017的消費量為2384.0萬噸,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57.71%;其次是印度,消費量為400.4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9.69%。再次是韓國,消費量為299.5萬噸/年,約占總消費量的7.25%。
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進口國家,2017年的進口量約占世界總進口量的71.3%;其次是中國臺灣,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6.7%。 韓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出口國家,2017年的出口量約占世界總出口量的36.7%;其次是日本,出口量約占總出口量的16.0%。
世界對二甲苯約98%用于生產精對苯二甲酸(PTA)或對苯二甲酸二甲酯(DMT),進而生產聚酯,還有約 2%用作溶劑和生產雙對二甲苯(di-paraxy-lene)和除草劑。 [1] 發展前景
世界對二甲苯產能仍將不斷增加,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東北亞、東南亞及中東地區,其中中國將是未來新增產能的主要推動力。預計2022年世界對二甲苯的生產能力達到6900萬t,而需求量達到5100萬t,產能過剩,尤其是在東北亞地區,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。東北亞地區的日本、韓國仍將以其對二甲苯產能優勢對中國大陸進口市場產生較大影響。
我國對二甲苯產不足需,所需產品大量進口。國家“十三五”規劃中對二甲苯作為重點發展行業中的焦點產品,明確指出預計至2020年,自給率提高至65% ~ 70% 。對二甲苯作為未來較長時間內國內少數缺口較大的化工產品之一,企業的投資熱情依然較高。
隨著對二甲苯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突破及項目審批權的下放,今后幾年國內將新建或者擴建多套對二甲苯生產裝置,預計到2022年,我國對二甲苯的生產能力超過3200萬t,新增產能大于同期國內凈增需求,對二甲苯供應即將從短缺走向過剩。
發展建議
專家建議,提高裝置開工率,成本競爭力和產業鏈配套是未來競爭的核心。同時,企業需注意風險,新建或者擴建裝置需慎重。隨著國內對二甲苯新增產能集中投放,我國對二甲苯產品的供應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,民營企業所占比例將進一步增加,進口量將不斷減少,與國外產品的競爭將逐漸演化為國內產品之間的競爭。加快技術進步,不斷提高裝置的利用率,淘汰落后產能,合理規劃,改善生產環境,研發新工藝,且以上下游配套一體化裝置為建設趨勢,是今后促進我國對二甲苯健康穩步發展的主要方向。